查看原文
其他

对2022江苏高考的两点思考‖尖子生的对决依然在作文/高考数学“难”敲响了培养中等生数学思维的警钟!

朱步忠 作文与随笔 2023-08-06



江苏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一阶段录取控制分数线

点击看大图

一:高考最后对决尖子生依然在作文

记得去年江苏第一次使用全国卷,很多学生的作文,只是在原来江苏高考作文写作的基础上,开头和结尾加上宏大叙事的口号,与自己所写作文联系不紧密,得分自然较低,于是语文尤其作文就成了当年最拉分的学科。

这本该吸取教训了,遗憾的是今年作文备考中,很多老师和学生又走上了那种完全任务驱动等作文的机械训练模式之中,抛弃了江苏高考作文以思辨见长等优点,更忘记了无论什么形式的作文,特别是在大多学生写议论文的情况下,就像我在文章《2022高考必考思辨作文|关系型、思辨类,高考所有作文都是考关系!》中所说,所有的高考作文都是写关系,如果你从材料中找不出关系,审题一定出了大问题。找出关系分析不出两者的辩证关系,作文分数也是不好看的。

就像今年的“三手”作文,材料虽然有6句话,但核心句就一句话,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也就是说要分析出基础与创造的思辨性关系。

其实写议论文最大的能力就是分析能力,然而很遗憾师生在这方面都是做得不够好的。

就是网上不少的老师下水作文,从观点表述上看,也只是重复了材料几句话,并没有对材料的论题提出建设性观点,然后百度几个素材,加工成文。

如果写作者仅仅止步于此,而不能揭示基础之内涵,基础与创造之逻辑关系,而只是把材料里的这些话依附于自己所选取的材料上再重复一遍,那么,这样的写作并不能称得上佳作。

因为文章没有写出命题者需要揭示的两者辩证关系,这样的下水作文删除所运用材料,真正表达自己观点的句子就是材料中已有的观点,结果造成材料有余,认知不足。

而真正好的议论文不以材料丰寡为优劣,而以思辨逻辑分等次。因为这样的文章能够集中说理、具有论辩能力、逻辑思维严谨。

可实际上很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搞不清两者关系,也不会说理,完全用一些时评素材罗列文章,作文分数自然不好看,特别是一些尖子生,说白了就是能够考985甚至清北的学生,他们理科思维虽然很好,但作文分析能力不少人也是不够的,以至于他们最后的对决就在语文特别是作文上就不奇怪了。


我在去年总结江苏高考的文章《对2021江苏高考的两点思考‖文理分数严重倒挂/语文是最拉分的学科》说到:

语文,越来越成为拉分科目,得语文者得天下,这一说法,近几年参加过高考的学生以及家长最有发言权!

 一次又一次的事实也表明:对于尖子生而言,得语文者得高考。

不信看各省状元,其它科目的差别往往不会太明显,因为彼此都接近满分,但语文可以相差20分以上。


(2020各省状元语文分数普遍130以上,最高146分)

也就是说,对于状元们而言,总分能高到什么高度,完全取决于语文特别是能拿到多少分!

很多年前,我就一直对家长说,中等偏下的学生在高考的时候,语文的差距不明显。

但是对于中等偏上的好学生尤其高手最后的对决一定在于语文,语文的对决一定在于作文。

从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英语更是会越来越相对简单,个中原因不细说。

事实上,今年江苏的数学虽然很难,但对高手来说他们的差距不大,英语就不用说了,好简单。

可很多家长,学生,部分老师甚至学校领导一直认为语文到高中特别高三学不学会差距不大,也不必花太多时间。事实上,他们吃尽了语文的苦头,高考后后悔莫及。

但愿后人哀之更鉴之,多重视语文吧,给予语文应有的时间,地位,重视度吧!

不信,可以再看看下面的2019图表。

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




——以省前十名考生为证



网上有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19年的前10名高考成绩的统计表,从这张表里,我们能看出一些端倪。





  

得语文者得天下,稳作文者稳江山



数学最高分148,最低分142,仅相差6分;

英语最高分148,最低分138,相差10分;

很明显,差距最大的是语文,数学的差距最小。

如果我们再缩小范围,这种差距会更明显,我们来看前五名的成绩。

语文最高分142,最低分122,相差20分;

数学最高分148,最低分144,相差4分;

英语最高分147,最低分140,相差7分;

这样的简单统计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得语文者得天下,稳作文者稳江山,高考优秀学生最后的对决一定在语文,在作文。


二:高考数学“难”敲响了培养中等生数学思维的警钟!

湖南一高中数学老师亲自做高考卷,耗时近2小时,估分这个数?明年学生和家长们要调整战略战术了!

今年高考数学结束后,有学生表示,高考数学难出天际,连韦神都无辜躺枪了!当然也有很多考生反映不是太难,题型基本和以前一样,只是要学会转变思路。

其实考卷难不难对于每个考生的具体感受并不一致,这很正常。哪怕数学很难,对高手和后面的人影响不大,甚至还有利,反正高手总能考高分,后面的人无论难不难就能够考那么多分,但对中等生,尤其习惯题海训练没有数学思维的学生来说,就是灾难,因为他们不会转变思路,如果心态再不好,可能就会考蒙了,连基础分都难拿全。

正如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权威专家在对2022年高考数学试题的解析中指出的一样:
试卷突出数学学科特点,强化基础考查,突出关键能力,加强教考衔接,服务“双减”政策实施,助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试题突出了对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考查,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形成学科知识系统;注重本原性方法,淡化特殊技巧,强调对通性通法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将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

所以考试中心对这份试卷评价还是很高的:2022年高考数学命题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发挥数学应用广泛、联系实际的学科特点,设置真实情境,命制具有教育意义的试题,发挥数学考试的教育功能和引导作用与选拔功能。

很多中学数学老师也表示:今年的数学卷稳中求新,关注数学本质,强调理性思维的价值,注重数学的基础性,突出关键能力考察,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有更深刻认识,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方面进行全面深入考察。试卷稳步推进改革,难度设计科学,较好发挥了数学科高考的选拔功能,对中学数学改革将起到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无论考试中心还是中学老师的评价,其实就一句话,只要基础打的牢靠,具有数学思维,就算题目花样再多,也还是围绕在那个点去出题。

所以今年高考数学难,只是表象,要看到事物本质,传递了什么信号,因为高考从本质上讲,它必须要强调选拔性。

结合“双减”的背景,应该明白国家的用心良苦,需要的具有数学思创新型人才而不是题海战术中训练出来的刷题高手。创新人才有很多的标识,其中数学肯定是基础之一。因此给数学以适当的难度,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今年的数学卷给我们发出一个新的信号,就是过度基于题海战术去应试,去做题,去扒分,在高考中已经无效。而是要倡导怎样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去解决一些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得分的基本来源。


其实高考命题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各学科核心素养是关键。但长期以来大家以为这只是喊喊口号,还是搞应试教育,题海战术。很多学校学校高二下学期就进入了所谓的准高三,真的没有必要,一切违反教学规律的东西,一定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本以为换汤不换药,谁知今年连碗都换了……” 结果今年的数学就给了大家当头棒喝,数学命题设计创新一下,一些问题反套路一下,开放一点,灵活一点,选拔性高一点,70%的中等生就被打回原形了。

考试后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学生们说今年很多题型都是跟以前高考一样的,但是做题的方式和给出的条件会不一样,思路可能要转换一下。其中一位学生说,遇到难题心态很重要,“前面我是跳着做的,做完之后面往回做就容易了。”

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扎扎实实,真真切切的感悟,理解核心素养。狠抓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两个大方向,计算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计算是童子功,逻辑推理是命根子。
所以此次高考数学“难”一点是坏事,也是好事,是警钟!

正如一位数学专家所说: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要加强研究精神,以核心素养,关键教学能力为指向,改进教学设计,精炼一点,贯通一点,深刻一点,联系一点,体系一点,幽默一点,艺术一点,让教学的压力,变得更有意义,让学生们从中即找到成就感,又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千万不能再沉迷于题海战术。


我想,这才是学校领导教师们考生们的当务之急。


原创文章推荐


2022高考必考思辨作文|关系型、思辨类,高考所有作文都是考关系!


对2021江苏高考的两点思考‖文理分数严重倒挂/语文是最拉分的学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